從1987年我國第一家水下考古學研究室的成立,到頻繁活動在海外的中國水下考古學者的身影,從廣東“南海Ⅰ號”的整體發(fā)掘到寧波“小白礁Ⅰ號”的多學科協(xié)作,再到深??脊诺闹卮筮M展,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我國的水下考古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風格和氣派,已然成為探索海洋文明、探尋海底寶藏的重要手段和科學途徑。
2020年以來,位于古寧波灣畔的井頭山遺址的發(fā)現,展示了8000多年前的寧波先民如何開始擁抱和探索海洋,實證了寧波是中華海洋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此后8000多年間,歷代寧波先民從適應海洋、利用海洋,到開發(fā)海洋、經略海洋,走過了漫長而非凡的“耕海牧?!敝?。
為大力宣傳我國水下考古事業(yè)、積極促進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同時加快海洋文化資源的傳承、利用和轉化,充分展示我國水下考古的卓越成就和寧波海洋文明起源、發(fā)展的悠久歷史與深厚內涵,特策劃舉辦“深水秘境,探源啟新”2024水下考古暨海洋文明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
一
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
中國考古學會水下考古專委會
主辦單位:
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文物局)
寧波市北侖區(qū)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寧波市北侖區(qū)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文物局)
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寧波基地
寧波市文化遺產管理研究院
執(zhí)行承辦:
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
協(xié)辦單位:
浙江省博物館學會文創(chuàng)專委會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美育研究與傳播中心
支持單位:
湖南大學
浙江工業(yè)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寧波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浙大城市學院
云南藝術學院
大連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排名不分先后)
二
大賽主題
本次大賽聚焦于我國水下考古事業(yè)、寧波海洋文明兩大主題,面向全國征集文化創(chuàng)意設計方案。參賽者應合理利用主辦方所提供的素材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延伸,貼近時代、融入生活、創(chuàng)新思考,實現水下考古面向公眾與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海洋文明,寧波起源”的文化傳播。
(一)水下考古
水下考古是陸地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水下文化遺存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借助潛水技術、水下探測、水下工程等手段,運用考古學方法對沉(淹)沒于海洋和江河湖泊的文化遺跡、遺物進行調查、發(fā)掘、保護和研究,以揭示和復原埋藏于水下的人類活動歷史。
(二)海洋文明
寧波地處中國海岸線與神奇北緯30度的交匯點,是中華海洋文明的主要搖籃之一,8000多年前的井頭山遺址,是迄今所知我國先民適應海洋、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證。本次大賽主要圍繞寧波海洋文明的起源與發(fā)展、“海上絲綢之路”等方面進行藝術加工和創(chuàng)意轉化。
三
參賽類別
(一)產品設計
1.圍繞水下考古的工作環(huán)境、工作方式和工作目的,開展與水下考古搜索、探測、潛水、攝影、攝像、繪圖、文物提取與保護等相關的專業(yè)工具、設備、設施的設計,并能符合水下考古安全性、耐用性、便利性的基本要求。
2.圍繞水下考古主題(包括但不限于水下考古技術、設備及水下考古發(fā)現中的文物、遺址等元素)進行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設計,打造出具有較強水下考古特色的文化衍生品。
3.從海洋文明起源和“海上絲綢之路”等維度進行提煉和構思,將海洋文明文化素材與現代審美有機融合,打造獨具特色、形式多樣的文化衍生品,既要體現出對海洋文明的深度理解與尊重,也要注重藝術創(chuàng)新與實用功能相結合。
(二)視覺傳達設計
圍繞水下考古主題以及寧波海洋文明、“海上絲綢之路”等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開展插畫設計、IP形象設計、系列海報設計、短視頻設計等。要求有助于提高公眾對水下考古的認知度,激發(fā)大家對海洋文明的關注和熱情,讓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活力。
四
參賽對象
國內機關、企事業(yè)單位,國內外高校、研究院所、設計機構及個人等均可參賽。
五
時間安排
2024年5月中旬:活動正式啟動,發(fā)布征稿啟事。
2024年6月上旬:召開主題宣講會。
2024年7月30日:大賽收稿截止。
2024年8月:初評、入圍復賽作品優(yōu)化。
204年9月:復評。
2024年10月:公布獲獎結果。
六
大賽復賽要求
大賽初評后,進入復賽的選手會接到大賽組委會發(fā)送的正式通知函。請按照通知的具體要求,按時提交相關文件、材料,進行大賽最終評審。
七
賽事專家評委會及評審標準
(一)評委組成
評委會聘請高等院校知名教授、創(chuàng)意設計領域專家以及相關單位成員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本次賽事的評審工作。
(二)評審標準
作品提交規(guī)范性占比10%;作品創(chuàng)新性占比30%;設計表現力及表達占比30%;時尚與審美占比30%。
八
設計作品提交要求
(一)產品設計
提供一張設計效果圖或實物展示圖,JPG格式,A2幅面豎(420mm*594mm),200dpi精度,系列作品不得超過4幅,手繪作品拍照掃描轉成JPG格式。版面主要由以下內容組成:元素來源、整體效果圖、局部效果圖、設計說明、作品名稱,作品必須標注詳細尺寸和采用材質,版面中不得出現作者姓名及任何標記,否則視為無效作品。
(二)視覺傳達設計
插畫/IP形象設計/海報:電子文檔文件格式為jpg,色彩模式RGB,A3版面,分辨率300dpi,系列作品數量不限,單個文件不大于5 MB。
動態(tài)交互海報(如H5):作品分辨率要適合手機屏幕尺寸,即默認頁面寬度640px,高度可以為1008px、1030px。
短視頻:拍攝工具及制作軟件不限,時間30秒至180秒以內,畫面分辨率1080p,MP4格式。片子不要出現倒計時和學校及作者信息;作品文件不要超過400M左右;作品分鏡截圖9幅,JPG格式,分辨率300dpi。作品發(fā)布后的鏈接及二維碼填寫在報名表中,版面中不得出現作者姓名及任何標記,否則視為無效作品。
九
獎項設置
特等獎1名:獎金10000元及獲獎證書。
金獎2名:獎金8000元及獲獎證書。
銀獎5名:獎金5000元及獲獎證書。
銅獎8名:獎金1000元及獲獎證書。
佳作獎20名:獲獎證書。
入圍獎20名:獲獎證書。
優(yōu)秀組織獎3組:獎金3000元及獲獎證書。
優(yōu)秀指導教師(等級獎):以獲獎者報名表為準。
(以上獲獎數量為最高額,最終獲獎數量由大賽評審委員會專家確定,獎金為稅前)
十
參賽須知
1.參賽作品必須是參賽者原創(chuàng)作品,未侵犯任何人的任何專利、著作權、商標權及其他知識產權。參賽作品未在報刊、雜志、網站及其他媒體公開發(fā)表,未申請專利或進行版權登記,未參加過其他比賽,未以任何形式進入商業(yè)渠道。主辦單位不承擔因作品侵犯他人(或單位)的權利而產生的法律責任,其法律責任由參賽者本人承擔,并取消相應獎勵。
2.獲獎參賽者未經組委會許可不得將作品轉讓或授權給任何第三方。否則,主辦單位將取消其參賽、入圍與獲獎資格,收回獎品及并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3.參賽者可以提交多組作品參賽;參賽者請保留好作品源文件;團隊參賽人數不超過(含)3人,可跨機構(校)合作。
4.復賽的作品,組委會將通過郵件或電話進行信息確認。參賽者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回復,視為自動放棄進入復賽。
5.如發(fā)現獲獎作品有抄襲現象,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獲獎資格。
6.本次活動評選出的獲獎作品將被視為主辦單位委托投稿者創(chuàng)作,該作品一切知識產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權、對作品的一切平面、立體或電子載體的全部權利及其衍生產品的全部知識產權)歸主辦單位所有,獨家永久使用,主辦單位享有該作品的專有使用權。投稿者除獲得規(guī)定的獎勵外,放棄任何權利主張,投稿者的上述著作權轉讓不可撤銷。獲獎者領取的獎金即為委托設計費,主辦單位不再另行支付任何其他報酬、費用及稅金,投稿者參與本征集活動產生的一切費用自理。
7.主辦單位有權決定獲獎作品的修改和使用;有權決定獲獎作品的使用場合、使用方式、使用時間,并有權進行版權登記及向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商標注冊。
8.獲獎投稿者在征集活動結束后注意查收獲獎通知,并根據主辦方要求配合組委會完成著作權轉讓等相關手續(xù),移交底稿和設計源文件移交等工作,該投稿作品的獲獎內容所有權利均歸屬主辦單位所有。
9.凡向本活動主辦方投稿者均被視為同意并遵守本次征集活動各項規(guī)則及本通告所有條款。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主辦單位所有。
十一
投稿方式
作品及報名表報送:nbhsds@vip.126.com,郵件主題為“姓名+作品名稱”(大賽唯一指定投稿郵箱)
參賽費用:本次大賽免收參賽費。
聯(lián)系地址: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學府路1號,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設計學院。
聯(lián)系人:
姜老師電話:0574-88130149
董老師電話:
(微信同號)
咨詢時間:(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14:00-16:00
附件:“深水秘境,探源啟新”2024水下考古暨寧波海洋文明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參賽表
掃描上方二維碼下載參賽表
掃描上方二維碼獲取水下考古暨海洋文明素材(提供參考)
https://mp.weixin.qq.com/s/BhVxScMtWSUs8sgKmIV7J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