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形象標識(LOGO)及吉祥物(IP)形象征集活動結果公布啦
發(fā)布時間:2023-10-08
閱讀量:4309次
大家翹首以盼的“甘肅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形象標識(LOGO)和吉祥物(IP)形象征集活動”成績發(fā)布啦!
活動自開展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等院校、專業(yè)設計機構、獨立設計師、設計愛好者的熱情投稿,共計500余幅。
根據活動評審辦法,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經過征稿、初選、復選、網絡投票、專家評審等環(huán)節(jié),共評選出獲獎作品16件,下面,讓我們一起揭曉獲獎作品吧!
甘肅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宣傳教育形象標識(LOGO)
獲獎作品
一等獎(1名)
二等獎(3名)
作者
李建鑾(藝登品牌設計)
作品闡釋
該作品設計以甘肅首字母“G”結合漢字“甘”為主體設計元素,融合了“騰飛的鳳鳥、石榴、隴繡、黃河、飛天、敦煌文化、絲路文化、河西走廊、高原平川、河谷沙漠”等視覺元素,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生動展現了甘肅的歷史文化特色及內涵。
作者
陳瑤
作品闡釋
該Logo方案以“石榴”為創(chuàng)意主要元素,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緊緊抱在一起,設計由甘肅的拼音首字母“GS”巧妙結合而成,突出了甘肅的地域特征?!癝”化身為絲路,由5種顏色組合,象征著燦爛的中華文化。整體圖形充分體現了甘肅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形象的基本內涵、典型特征,展現了甘肅深厚歷史底蘊和開放包容的特質,設計寓意體展現了隴原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作者
李建鑾(藝登品牌設計)
作品闡釋
以字母GS為造型主體,融合石榴、絲帶、飛天、沙漠等視覺元素,生動體現了甘肅的地域特色、歷史文化特色。整體造型體現出各族群眾團結、和諧、共創(chuàng)的美好局面。
三等獎(5名)
作者
劉志剛李宇洲
作品闡釋
此標識整體為石榴紅,外形采用數字5的藝術變形與石榴結合,組成“56”,寓意著中華民族大家庭。其中石榴圖案的負形加入“中國結”元素,寓意著燦爛的中華文化。同時,負形中的“白點”代表著石榴籽與甘肅世居的民族,寓意56個民族團結一致,心手相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作者
甘肅己酉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作品闡釋
以“石榴花”“石榴籽”為設計元素,整體設計象征著“團結、奮進、同心圓”,種下石榴樹,開出團結花,彩色元素代表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即是藝術化的石榴籽也代表了團結奮進的各民族,彩色的元素也代表著甘肅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地貌特征,即多元又一體,寓意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甘肅特色的藝術設計表現。
作者
陳小敏
作品闡釋
logo的主題形象為石榴,寓意著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掌形狀同時也是和平鴿,代表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fā)展。
作者
孫海江(江迪藝術工作室)
作品闡釋
以甘肅首字母“G”結合漢字“甘”、石榴、朝陽、紐帶、歡快人形、民族紋飾的造型結合而成,造型動感流暢,寓意各族群眾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作者
李鮮
作品闡釋
標識設計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石榴造型巧妙融合首拼字母“G(甘)”點明甘肅省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舞動向上的人展現廣大群眾團結凝聚、攜手共創(chuàng)的精神面貌。嘉峪關、戈壁、太陽等元素突顯區(qū)域地標文化符號,祥瑞騰飛的鵬鳥視覺象征著和諧社會活力引領。
甘肅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宣傳教育吉祥物(IP)形象
獲獎作品
一等獎(1名)
二等獎(3名)
《合合美美同心筑夢》
作者
甘肅己酉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作品闡釋
該創(chuàng)意以石榴和百合為基本設計元素,兩個形象手拉手,共同組成甘肅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IP形象大使。寓意合合美美、同心筑夢。
形象一:百合(合合)
整體造型為百合,百合為甘肅省會蘭州特產,其花語寓意百年好合,也象征著和睦的關系,其寓意與甘肅省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同成一脈,頭頂和肚子均為橙紅色百合花,脖戴如意造型配飾,體現甘肅宛如玉如意地的形,腳上的水波紋,意為黃河水奔流不息,源遠流長,額頭上的傳統(tǒng)紋樣取自飛天造型元素。
形象二:石榴(美美)
整體造型為石榴,石榴是民族團結的象征,寓意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頭頂凸起代表甘肅山巒疊嶂、沙漠戈壁等多樣的地貌,脖戴飛天同款項圈,身背太平鼓,鼓面為九色鹿裝飾,腳上是中華民族服飾中紋樣肌理。
整體寓意隴原各族兒女在黨的領導下,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合合美美,同心筑夢。
《甘小鑄》
作者
沈云(蘇州微創(chuàng)仁企業(yè)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作品闡釋
以龍的傳人“龍”為設計原型,表達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念,吉祥物取名“甘小鑄”,表達出甘肅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fā)展,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時代氣息。
《隴寶》
作者
李建鑾(藝登品牌設計)
作品闡釋
設計造型以“石榴”結合甘肅彩陶文化絲路文化、地形地貌等元素設計,通過擬人化、藝術化的方式整合設計。“隴寶”勃勃生機,親和可愛,陽光活力,傳達出甘肅省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體現甘肅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歷史和人文特色,展現出甘肅省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共同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進一步引導各族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三等獎(5名)
《甘小民和肅小同》
作者
朱異
作品闡釋
向上滑動閱覽
以“黃河水”、“石榴”、“石榴花”為設計原型。黃河貫穿甘肅,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石榴籽”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石榴花”寓意中華民族繁榮發(fā)展如花兒盛開般的美好明天。服飾融合民族傳統(tǒng)特色,展現了甘肅民族文化的多樣化和精彩紛呈。手牽手大步向前走的姿態(tài)展現了民族團結的共同發(fā)展的面貌,可愛的笑容給人以親和力;金色和紅色代表熱情和希望,藍色代表智慧,白色代表理想,符合甘肅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形象定位。
《團團和結結》
作者
劉俐俐
作品闡釋
向上滑動閱覽
該設計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突出民族團結進步主題,以象征中華民族大團結的石榴作為原型展開設計。分別融入民族服飾,腳踏黃河水紋鞋,并融入了敦煌莫高窟和張掖七彩丹霞的紋樣,手拉手向前奔跑,手指光明前途。突出了甘肅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悠久歷史和人文特色。
《同同和心心》
作者
趙長安(太原日報)
作品闡釋
向上滑動閱覽
設計采用了極具民族特色的中國結為原型,融合甘肅的青山秀水、民族服飾,通過中國結擬人化創(chuàng)作出俏皮的卡通形象,取名“同同”和“心心”,寓意中國結把五十六個民族的心緊緊系在一起,充分體現甘肅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形象色彩明快大方、表情萌動、積極向上、歡樂吉祥,符合大眾審美,便于各年齡階層民眾接受和記憶。
《隴隴》
作者
孫宏軍
作品闡釋
向上滑動閱覽
吉祥物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以象征中華民族的中華龍為原型,通過擬人化的藝術手法設計而成,取名“隴隴”(甘肅簡稱“隴”)。頭發(fā)融合了黃河水造型,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充分彰顯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身穿藍色服飾,上面印有甘肅省版圖,突出了地域特點。肩披“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禮帶,豎起贊美的大拇指,張開雙臂。吉祥物主題鮮明,寓意深刻,內容健康向上,形象簡潔,便于識別、記憶和推廣,適用于不同媒體表現和使用。
《同同心心》
作者
趙長安(太原日報)
作品闡釋
吉祥物以甘肅的青山秀水為原型,融合民族服飾,取名“同同”和“心心”,寓意五十六個民族的心緊緊系在一起,充分體現甘肅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形象色彩明快大方、表情萌動、積極向上、歡樂吉祥。
恭喜以上設計作品獲獎!
每一件作品,都傳遞著參賽者的靈感和熱情,有了您的關注,讓我們征集的作品更加豐富多彩,有了您的助推,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更多人心里扎根、結果,也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甘肅民族工作贏得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我們愿以此發(fā)軔,攜手更多關注和熱愛甘肅民族工作的朋友,通過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共同講好隴原大地民族團結好故事、唱響民族團結好聲音、弘揚民族團結主旋律、傳播民族團結正能量。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zkEvMAMdF66lbHrf12Q-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