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背景
在湖南省張家界特困地區(qū)桑植縣陳家河村,有一座為紀念革命元帥賀龍而以其命名的希望小學。這是村里唯一的中心小學,然而匱乏的空間資源使其無法提供足夠的學生宿舍、教學用房、教師辦公室,同時陳舊的校園教學環(huán)境也無法滿足大量留守兒童在校學習與成長所需要的關懷。如果我們能用設計的力量幫助孩子們煥新教學環(huán)境、提供校園關懷,讓他們在明亮舒適的環(huán)境中享受全面優(yōu)質的教育,就如同造一座希望之所盛放他們的夢想,那么設計的價值、建筑的意義、空間的影響力將在這大山深處生根發(fā)芽,為孩子們的未來之路點上一盞暖光燈。
我們以此作為初衷,發(fā)起本次設計競賽,主要針對賀龍希望小學校內一棟老舊樓房,征集重建設計方案。并與桑植縣人民政府、湖南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共青團張家界市委通力合作,依照獲勝方案捐贈施工建造,全力打造出一個既滿足教育需求、提供學生關懷又能提升文化審美的學??臻g。
張家界桑植縣是白族和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文化特色,賦予其獨特的地域風貌。這里也曾是紅色革命的熱土,賀龍元帥帶領桑植兒女從這里開始南昌起義的征程,紅軍第二方面軍也是從這里跨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今,這些革命故事的傳誦讓桑植紅色文脈源遠流長。
在實地走訪之前,希望小學還只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而當我們主動去了解他們的生活、聆聽他們的故事,山區(qū)教育的困境才真正有了實感。從張家界西北部進入桑植縣,從平坦的路途到蜿蜒的山道,逐漸深入群山環(huán)繞之中。
賀龍希望小學位于桑植縣陳家河村,擁有在校學生1000多人,作為整個區(qū)域唯一的中心小學,是小鎮(zhèn)和周邊村莊非常重要的基礎教學資源。隨著扶貧政策的深入,周邊山村的社會和家庭對于教育有著越來越重要的認知。校長在接受采訪時介紹到:“有很多近邊鄉(xiāng)鎮(zhèn)的孩子都想要來到我們學校上學,家長也慕名想把孩子送到這里,因為學校寢室的數量有限,條件不好,沒有辦法招收更多的學生?!毙@空間的質量跟不上學校規(guī)模的發(fā)展,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在所有的在校生中,留守兒童占比近90%,共有900多人,他們大都寄住在親戚家或者學校宿舍,父母在城市打工,一年僅有一兩次團聚的機會,因此學校在這些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甚至比家庭更為重要。比起對于孩子們的物質上的幫助,給予他們更多精神上的關愛也是學校建設需要重視的部分。單親留守的學生代表向我們講述了她日常學習生活的故事,從她堅毅的眼神中,我們能真切感受到孩子們對讀書機會的珍惜,和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信念。在走訪的過程中,孩子們用畫筆描繪出理想中的學校模樣,“海底學校”“彩虹小學”“通向大城市的學?!彼麄儗ξ磥頋M懷憧憬的目光和對未來校舍的想象令人動容。
傳道、授業(yè)、解惑,學校用知識和思想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托舉著他們放眼更高、更遠的世界和未來。教育扶貧作為從根本上解決代際貧困的手段,一直備受當地政府與慈善機構的關注。在建黨百年之際,我們期冀借由此次競賽活動,廣納良言、博采眾長,擇取最優(yōu)的重建方案為孩子們打造一個美好理想的校舍,給予他們成長的關懷、助力他們放飛夢想。
專 業(yè) 評 審
評審團主席
張伶伶
天作建筑主持人 總建筑師
博士,教授,博導
中國建筑學會副秘書長
世界華人建筑師協會常務會長
國務院建筑學科評議組成員
全國注冊建筑師管理委員會委員
遼東灣新區(qū)總設計師
研究方向:建筑創(chuàng)作論,研究建筑師、建筑、使用者構成的建筑創(chuàng)作系統(tǒng)的關系與規(guī)律;建筑設計理論:強調整體的設計觀念和建筑創(chuàng)作過程的理性,注重地域性。
1:參賽須知
2. 參賽對象
面向建筑設計類設計事務所、設計團隊、個人設計師以及高校學生公開征集概念設計方案。
本次競賽不接受聯合體報名
不接受個人或團隊重復報名
設 計 任 務
1. 設計條件
因資金條件有限,賀龍希望小學的整體改建工程分為三期進行,以此保證學校的正常運行。一期為校園西側的樓房,二期為南側兩幢教學樓及北側的食堂用房,三期針對操場東部的宿舍樓進行改建(見平面布局圖),而學校的整體空間格局不會發(fā)生改變。其中,本次競賽的設計范圍聚焦在一期樓房(平面圖橙色圈出部分),但同時需要以全局觀念,將學校的布局考慮在設計方案內,如有需要可以對二、三期提出設計概念。學校整體規(guī)劃的綜合考量不是本次競賽的重要得分項,但如能以此更好地表現設計理念,與方案形成一體化設計思考,則會在競賽中凸顯優(yōu)勢。
學校分三期重建的平面示意
一期樓房現被用作學生宿舍樓,需拆除后重建。拆除后,基底面積可適當擴大。根據校方需求,重建樓房功能變更為教學樓,建筑限高24米,局部五層。學生宿舍將搬至三期的樓房內。在重建期間,校方將額外搭建4間臨時板房供學生上課使用。本次競賽針對一期教學樓的設計需要充分考慮本樓與周邊空間的關系(平面圖中虛線部分),設計方案可與二期的南側教學樓形成局部搭接。一期樓房東側也與學校操場通過臺階相連接,為提高臺階部分室外空間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參賽者也可對臺階進行重新設計,優(yōu)化樓房與操場之間的空間過渡。
除建筑設計外,本次競賽鼓勵參賽者對學校標識系統(tǒng)進行設計。從更長遠的學校運營角度出發(fā),充分發(fā)揮設計的價值。此項內容為競賽加分項(非必要項)。
本次競賽重點重建區(qū)域(一期)
2. 功能要求
重建的樓房需滿足以下功能:
2.1 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普通教室7間,每間45人,每間使用功能面積大于61平方米;
2.2 專用功能教室6間;
2.3 大辦公室3間,每間20人;
2.4 重建樓房中有一個面向操場的露臺,在重要活動時作為主席臺或舞臺使用;
2.5 配套設施用房。
3. 設計原則
在滿足最基本教學條件基礎上,為學生們補充文化和活動功能,通過空間表現出對學生的人文關愛,使學校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樂園。并且,盡可能提高老師的工作條件,解決他們的訴求和留校任教的吸引力。同時在建筑功能的設置上,考慮學校未來的發(fā)展空間。
4. 設計要點
4.1 設計理念展現地緣性與文化多樣性
4.1.1 滿足當地地形條件、山地氣候條件。
4.1.2 注重當地特殊的文化風俗,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保護文化的多樣性,通過建筑設計來引導對本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紤]到民族生活習慣、傳統(tǒng)建筑技藝與材料、信仰圖騰等。
4.2 設計理念具有社會意義
4.2.1 設計方案需要體現對教育學的思考。
因為基礎教育的薄弱,希望小學能以怎樣的教育方式收獲更好的成果。設計方案需要建立在對教育學有基本認知和思考的基礎上。
4.2.2 設計方案需要體現對社會意義的思考。
陳家河賀龍希望小學不僅是一個教育場所,還關聯著許多社會活動,學生、教師、家長、政府、媒體、慈善機構等社會各方人士將與這所學校建立怎樣的聯系,也是方案需要考慮的議題。
4.2.3 設計方案需要重點考慮空間對人行為的影響和引導。
在設計手法上,結合現場調研和網上調研結果,針對一個或幾個問題,提出建筑學的解決或優(yōu)化方案。
4.3 設計方案的創(chuàng)新與美學體現
4.3.1 建筑形態(tài)對環(huán)境的影響。建筑方案在場地中呈現的姿態(tài)需要與當地風貌保持一定的連貫性,但同時能夠成為標志性建筑。
4.3.2 建筑美學對學生和當地居民的美育。教育不僅是課上灌輸知識,建筑美學也可以潛移默化影響人的審美。應該避免方案脫離群眾,但也需要對人們有積極地審美引導,使學校成為村民喜愛、學生自豪的場所。
4.3.3 建筑美學的媒體意義。方案應從媒體宣傳角度考慮項目的傳播度,以吸引更多社會層面對桑植教育的重視。
4.4 考慮實際的建造需求
4.4.1 經濟性:材料與建造方式的選用應考慮到成本控制。當地常用建筑材料為砂、石、水泥、火磚。為確保設計方案的可實施性,可按每平方米造價3500元作為設計標準參考(含水暖電)。
4.4.2 易建性:考慮山路運輸局限和建造技術局限。
成 果 提 交 提交內容
提交作品的最終成果為電子版展板,格式為PDF或JPG,尺寸為A1大小,數量限為2張,圖片精度不低于300DPI,排版形式為豎排版。另外,接受30M以內的動畫視頻類資料作為補充附件。
展板內容
電子展板應包含至少以下原創(chuàng)內容:
圖面表達:
1. 總平與各層平面圖,立面至少1張,剖面可選
2. 分析圖:能夠表達空間邏輯和設計理念,至少1張
3. 效果圖:電腦制作或手繪,軟件不限,能夠表現設計效果,至少1張
4. 配套使用的標識設計(可選)
文字說明:
1. 設計概覽,突出設計理念和重點,300字以內
2. 設計說明,詳細講述設計手法、邏輯,對圖紙等其他資料進行補充說明,不少于500字
實體模型照片(可選):
設計過程模型,或方案最終模型
其他有助于設計表達的資料(可選):
如拼貼、漫畫等藝術創(chuàng)作等
以上提交資料均不得出現任何反映設計者身份的信息,如出現則取消參賽資格。
獎 項 設 置
建筑類別獎項
一等獎1項
青基會志愿者證書 + 獲獎證書 + 獎金3萬元 /項
設計方案將優(yōu)先被選為落地方案,參與后期深化對接、開工儀式等活動,媒體露出,國際國內獎項申報
二等獎2項
湖南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志愿者證書 + 獲獎證書 + 獎金2萬元 /項
三等獎2項
湖南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志愿者證書 + 獲獎證書 + 獎金1萬元 /項
創(chuàng)意設計2項
湖南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志愿者證書 + 獲獎證書 + 獎金5000元 /項
可持續(xù)發(fā)展設計2項
湖南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志愿者證書 + 獲獎證書 + 獎金5000元 /項
所有入圍項目均將獲得線上、線下的展出機會
獎金均為稅前
組 織 單 位
主辦單位
上海帝奧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湖南省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
共青團張家界市委
桑植縣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張家界市希望公益服務中心
共青團桑植縣委
桑植縣教育局
協辦單位
桑植縣陳家河村賀龍希望小學
聯合策劃
A·Plus Communications
注意事項
1. 參賽者可以個人/團隊/單位(任選其一)形式報名參賽。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參賽的,所有主創(chuàng)人員均需在報名表中簽名;以單位形式參賽的,需在報名表中加蓋公章,否則不具備參賽資格。報名表以掃描件或照片等電子文件的形式提交。參賽者應如實填報參賽信息。
2.所有參賽者不得以不同形式多次/重復報名,一經發(fā)現,取消雙方參賽資格。
3.參賽者應積極響應活動要求并完成設計任務,提交作品必須完整如有缺漏則視為參賽作品無效。
4.除了參賽報名表以外,其余提交的設計成果不得出現參賽者姓名、公司名稱等可能透露身份的信息,否則將直接取消參賽資格。
5.項目后續(xù)落地時,支持單位可委托原設計者進行方案及施工圖深化設計,也可另行委托其他設計單位進行深化設計。
6.所有參賽作品的知識產權均歸競賽主辦單位所有。參賽者應確保其參賽作品的原創(chuàng)性,不得侵犯第三方的合法權益。若因使用參賽者提交的作品被第三人指控侵權、提出異議或權利主張的,主辦方有權取消其比賽資格及獎項,因此對主辦方造成的一切損失均由參賽者承擔。
7. 競賽主辦單位對本次活動的舉行及競賽規(guī)則享有最終解釋權。
聯系咨詢
微信:帝奧設計集團(微信號:dodesigngroup)添加微信號請注明來意
郵箱:do_activity@sh-do.com
時間:周一至周五 9:30-18:00
https://mp.weixin.qq.com/s/2yj0qiT2pbV8aWBT0BQCFg